《惡之芽》
|
日本版《我們與惡的距離》,現代版《罪與罰》!
這句話是 貫井德郎《惡之芽》中文版書籍簡介的開場白,完美地吸引我報名了這次試讀活動。
試讀本是本書序章,一年一度的動漫展將在東京展覽館舉辦,滿滿的排隊人潮旁邊出現了一位突兀的「推車男」,剎那間「推車男」開始向人群丟出汽油彈,炙熱的火焰、痛苦的哀嚎、逃竄的人群,彷彿置身地獄,最後「推車男」舉起汽油從頭淋下,站立在火焰之中最終倒地。
作為故事的序章,作者不僅描繪出一幅張力十足的大場面,也讓人想知道「推車男」背後的故事,特別是那段被「推車男」刻意掠過而倖存的母子檔又代表著什麼意義。作者透過極簡短的篇幅,創造混亂並丟出疑問,拉滿讀者的好奇心,真的不愧是名作家的文筆。
每一個內心的傷口,都在等待「惡意」趁虛而入……
老實說,光是從序章的內容,尚無法感受到《惡之芽》跟《我們與惡的距離》、《罪與罰》之間的連動感,不過從書籍簡介可以得知「推車男」的名字叫做齋木,接下來的篇幅中,作者將會透過齋木國小同學 ─ 安達,反省自身的視角去了解齋木的過去與現在。其實我一直相信,世界上不存在絕對的善與惡,而可惡與可憐往往都是併存的,如何找出悲劇發生的原因避免更多悲劇發生,或許會是整個國家、社會以至於個人必須要終身學習的課題。
其實我並沒有看過 貫井德郎 其他的作品,只知道作品《愚行錄》在2017年曾被改編成電影(但我還沒看過,之後有時間應該會補起來),而《惡之芽》光是序章的描繪再加上故事的主軸,的確也會讓人想起這些年像是《我們與惡的距離》或國片《該死的阿修羅》的作品,也讓人有點期待未來是否有機會看到本書影像化的成果。
以上大略是試讀後的一些小小心得,想必在看完全書後會更有感觸,不過那就等到我閱讀全書後,再來跟大家分享吧!
= ❅ = ❅ = ❅ = (2023.10 全書讀後心得更新)=❅ = ❅ = ❅ = ❅ =
前陣子終於找時間看完了《惡之芽》,看完內心是有股震撼的。
這是個很誠實,而且沒有保留的故事。
這本書的構成很特別,比起安達一心一意想找出的「犯案動機」,內容著重的是以齋木為中心,發散出去連結到的不同角色在事件之後的故事,故事裡的加害者與受害者的身份隨時都在切換,每份惡意都是從傷口裡萌芽而生。
因此,作者在每個章節切換了不同的敘事角度,除了主要的人物 — 安達(「推車男」齋木的小學同學),還有真壁(「推車男」齋木的小學同學)、壯彌(縱火案目擊者)、厚子(被害人家屬)等。沒有任何理由能為如此殘暴無情的罪行進行辯護,但作者可以把齋木的絕望、痛苦說給你聽。
『人類明明已經放棄動物性轉為社會生活,認為弱肉強食比較好的人,
應該離開社會到森林裡去(p.334)』
讀完《惡之芽》後,有種餘韻纏繞在心上的主要原因,我想是書裡很細緻地描寫了這些人物的心態。
首先是幼年霸凌事件的加害者 — 安達跟真壁,展現出誠實面對自己錯誤的勇氣,真壁更是希望兒子在應對校園霸凌事件時,能擁有「成為弱者同伴的良善之心」;再者是無差別殺人案的被害者家屬 — 厚子,走出無從發洩的熊熊怒火之後,她決定不再擴大自己的恨意;最後是目擊者 — 壯彌跟酒店小姐 — 熊谷妃菜的故事,讓我們看到網際網路帶來的快速影響力,它能瞬間賦予我們美夢成真的希望,也能瞬間將我們推入最深的煉獄。
儘管每一個涉及的議題都有點敏感,也不好寫,所以比起長篇大論的教誨,作者是帶我們走進每個人的心裡,看他們為什麼會做出這種選擇,或許有一天當我們也會面臨到這些事件,也會想起他們的際遇進而影響最後的決定。
『我真希望,我的孩子是個更溫柔的人(p.300)』
最後,稍微提一下我有段非常、非常驚嘆的橋段,就是安達恐慌症發作時的描述(p.93-p.100)。
可能是本身有類似的經驗,更是讚嘆作者文字描述的能力,從發作時的恐慌、想到替代方案時的放鬆,到面對自身無能的絕望,很值得大家閱讀了解,如果自身或親友有類似的經驗時,會不如此慌張。
『只要每個人培育心中的善之芽,就算不用等待數萬年的時間,
也一定能出現齋木所期望的社會(p.350)』
這本書不僅有每個負面情緒或傷口裡竄生而出的「惡之芽」,也有每個人物做出抉擇裡所隱藏的「善之芽」。書的結局並不是終點,而只是起點,讓我們從自身做起培育心中善意的種子,跟作者一起期許這個社會變得更美好吧。
✽ 撰寫:Glenda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