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0915-witness-poster.jpg

證人 증인

  • 上映日期:
    • 韓國:2019年2月13日
    • 台灣:2019年2月27日
  • 導演:李翰
  • 主演:鄭雨盛、金香起、李奎炯
  • 片長:129分鐘
  • 電影海報來源:Daum Movie

電影預告


甲上娛樂@YouTube

= ❅ = ❅ = ❅ = (以下涉及劇情,請斟酌閱讀)=❅ = ❅ = ❅ = ❅ =

一個追求真相的辯護律師,一名患有自閉症的目擊證人。

雖然「鄭雨盛 + 金香起」就已經是品質保證,但也實在沒料到《證人》真的這麼好看。各種對比都做得強烈、各種情緒都感動人心。

20190915-witness-1.jpg
圖片來源:Daum Movie

《證人》的主角自然是這位「證人」 ─ 林智友(金香起 飾)

金香起的演技真的不用多說,光是自閉症類群障礙患者的言行舉止就已經讓人觀為嘆止,特別是她跟鄭雨盛的互動中,有很多的名台詞跟名場面,都讓人因為智友內心情緒而深受感動。

其中,有段在預告中也能看到的名台詞,是智友對著楊淳鎬(鄭雨盛 飾)第一次的發問:「律師是好人,會幫助別人,你是好人嗎?(당신은 좋은사람 입니까)」;而在同一場戲中,也點出自閉症類群障礙患者較難以解讀他人的行為或表情,智友緩緩說著人心真的很難懂後,跟淳鎬說:「叔叔你也總是這樣笑著,叔叔也在利用我嗎?」,真的是會讓人內心感到深深的震撼。

「我大概沒有辦法成為律師,因為我有自閉症,但至少我可以做個證人」

在最後的一場法庭戲,儘管自閉症導致智友的證詞可信度受質疑,但她也憑著過人的智力、記憶力與聽力做出決定性的證言,接而引導出這齣戲的又一句名台詞「不普通不代表低人一等,所有人都是不同的」。其實這段戲也告訴我們,無論是面對什麼樣的人,一旦先有了偏見,就會只看到自己想看到的真相,就會是件非常危險的事情,值得作為警惕。

20190915-witness-4.jpg
圖片來源:Daum Movie

除了自閉症類群障礙患者的議題之外,楊淳鎬律師的內心矛盾也是一大主軸。

老實說,《證人》裡還是有些律師的刻板印象讓人不是很滿意,不是民權律師就一定沒有錢、知名大所律師就會無良辯護,引用一下台詞「律師也是人,每個人都不一樣」啦~ 但撇開這些,其實劇裡已經很重點式地描述出律師這份工作的艱難,讓人頗有感觸。

事務所所長跟淳鎬說過:「如果想要在社會出人頭地,就要願意受到一些汙染」,若不是爸爸擔任保人所造成的龐大債務,出身民權律師聯盟的淳鎬不會轉入知名的法律事務所,而偏偏在這時候讓淳鎬遇上最純真的智友,創造出強烈的對比。

20190915-witness-3.jpg
圖片來源:Daum Movie

除了在物質與良心間的拉扯之外,作為一個律師最讓人煎熬的地方其實是「真相」與「信任」,在《證人》中也很好地描述出來。楊淳鎬跟嫌疑人吳美蘭(廉惠蘭 飾)進行第一次律見的時候開宗明義就說:「如果你說謊的話,我就沒有辦法好好地幫你」,在這段委任關係中也充分闡述出律師的內心矛盾,一方面需要取得當事人的信任去辯護,一方面又時時刻刻不能放下基本的疑心,相信觀眾們也能從《證人》中有明顯的感受。

更何況,在電視劇或電影故事裡,觀眾可以用「全知的上帝視角」知道所有事件的絕對真相,但若換做是現實生活的案件,又有誰能確知當天晚上到底發生了什麼事。

或許自閉症類群障礙患者是較難分辨他人的表情與內心,但我們何嘗也不是看不透難測的人心呢?

20190915-witness-2.jpg
圖片來源:Daum Movie

※ 題外話:這次《證人》是看 DVD 版本,那翻譯真的不行,「李檢察官」偶而翻成「李律師」就已經夠誇張。在第一次智友作證的法庭戲,楊淳鎬脫口而出智友是患有「정신병(精神病)」的人,字幕先是跟先前的文句翻成相同的「心智障礙」,後來劇情又提及同一個詞時又翻成「瘋子」,對於不懂韓文的觀眾,這會完全無法懂得智友媽媽跟智友為何因此深受打擊。

參考《神經醫學新聞》的一篇文章《정신병, 정신질환, 정신장애는 어떻게 다를까?》,「정신병(精神病)」是種嚴重的精神疾患,會因幻覺而產生異常的行為;「정신장애(精神障礙)」則是一般的精神疾患或殘疾。這兩者差異就有點像台灣的「神經病」跟「心智障礙」,在這篇文章中也提到自閉症是種常見的發展障礙而屬於後者,這也就是為什麼楊淳鎬連忙修改文句而智友家人如此憤怒的原因,如果因為翻譯的關係疏忽這重要的劇情點是很可惜呀。

✽ 撰寫:Glenda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Glenda 的頭像
    Glenda

    Glenda's Note。

    Glen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